隨著上市公司理財規模的擴大,企業貸款也越來越重要:1、資金是寶貴的,在大量企業急需資金發展生產的時候,上市公司卻把募集的資金買理財,降低了社會資金的利用效率;
2、中小股東買上市公司的股票,一般是看中了企業和行業未來的發展,買理財自己就可以,國內的上市公司分紅大都不積極,企業的理財收益中小股東很難分享;
3、銀行的理財產品也有風險,一旦本金損失,會損害股東利益:
4、企業大量投資理財產品,其他投入就會減少,會影響企業主營業務的發展今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原工信部部長李毅中也曾痛斥“部分工業企業自有資金不搞設備更新去炒股”的行為,他表示,“大家可以回憶,2015年4月,股市瘋漲,在2015年4月之前,全國規模以上企業利潤規模連續6個月負增長,4月突然正增長,什么原因呢?中融國安深圳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企業貸款在企業發展中占有地位數據分析顯示,當月增長企業中,95%以上炒股、炒房、期貨、基金。我也是企業出來的,這就是不務正業! 5月,股市下來了一點,企業的利潤雖然還是增長,但6月之后,規模以上企業的利潤又掉入負增長的深淵,連續七個月負增長。
這就是脫實向虛!”判斷企業購買理財產品是否合理,先要看錢是企業自己的還是募集而來。
中融國安深圳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企業貸款在企業發展中占有地位。一般來說,企業在經營過程中總會有一些自有資金在某段時間內閑置,因為募集的資金不可能一下都花出去,企業按照項目進度,將暫時閑置的募集資金購買不同期限的理財產品,也無可厚非。此外,由于國內融資審核周期長、不確定性大,企業好不容易成功融資一次,自然傾向于“用好用足”。利用這些資金買理財產品是一種現金管理方式(回報比存定期更高)。只要不損害股東的利益,企業采用何種方式管理現金,是企業的自由。
經濟是有周期性的,企業的經營自然也會受經濟周期的影響。如果一家企業當前的市場需求已經飽和,產品凈利潤很低,盲目擴大生產,企業只會越做越虧,將部分利潤購買理財產品,等經濟轉暖再投入,更符合投資者的利益。即便是募集來的資金,買理財產品也并非一定有錯。這一做法雖然不夠“誠實”,卻能讓企業低成本的持有大量現金,這對企業平穩經營發展非常重要。更重要的是,國內上市企業大量購買銀行理財產品還有商業利益的考量。企業貸款要找銀行,銀行又有賣理財產品的考核壓力。上市公司購買與自己業務關系密切銀行的理財產品,是捧場;購買其他銀行的理財產品則是企業貸款的敲門磚——有上市銀行董事長曾表示,“銀行說,‘你買我們1個億的理財產品,我們給你們貸兩個億,你不買,我們就不貸’,你說我們買不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