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正處在一個偉大的社會變革時代,偉大的時代造就了偉大的人民和人民的領袖習近平同志。黨的十八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提出了法治中國、創新中國、美麗中國、輝煌中國、大國外交、一帶一路、強軍之路、精準扶貧、創新驅動戰略、鄉村振興戰略、供給側性結構改革、將改革進行到底、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等一系列新的戰略思想,符合國情,順應民意,深得人心,使我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一、學習
當今社會是一個電子時代,信息社會。同時,又是一個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是一個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社會。和平與發展成為當今世界的兩大主題。國內外局勢發生了新的和深刻的變化,使我們的黨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和考驗,世界政治格局多極化趨勢不可逆轉,經濟全球一體化正在加速,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經濟發展突飛猛進,各種新事物、新情況、新問題層出不窮,時代對于我們農業農村干部都提出了更高更嚴的要求,不學習就跟不上時代發展的步伐,不學習是不能適應新形勢發展需要的,是要被落伍的,是要被淘汰的。
學習什么呢?
首先,要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特別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其次,要學習一些經濟、科技、法律、管理、衛生、防疫、農業、牧業、漁業等業務知識。
再次,要堅持經常學,反復學,要帶著問題去學。要活學活用,要立竿見影,要理論聯系實際,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讓燦爛的理論之花開出豐碩的實踐成果。學了不出成果等于沒學,學了不于事情等于沒學,學習不能流于形式,要注重實際效果。
理論是時代精神的提煉與升華,是一個政黨成熟的標志,加強理論學習是講政治的必然要求,理論堅定是政治堅定的基礎,講政治就是講大局,講大局才能講政治。搞政治就要懂政治,懂政治,就要學習理論。學習理論就要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對于學習必須抓緊,抓而不緊等于不抓,樣子象抓還是抓不住,只有鉆緊拳頭才能抓住。
學習從來都是我們搞好各項工作的一面旗幟,一種責任和主要任務,學習是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信念”,做到“兩個維護”的必然要求。我們黨始終強調學習,從馬克思、列寧開始就講學習,再到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習近平都始終強調學習。
學習是我們認識自然和社會,不斷完善和發展自我的必由之路。只有不斷學習,才能獲取新知,增長才干,事業無止境,知識無窮盡。人的一生應該是學習的一生,奮斗的一生,奉獻的一生。
關于學習,黨和國家五代領袖的核心人物都是有過重要指示的。毛澤東同志曾經指出:“青年的主要任務是學習”。“情況是不斷的發生變化的,要使自己的思想適應新的環境就得要學習”。“學習的敵人是自己的滿足,要認真學習一點東西必須從不自滿開始,對自己學而不厭,對別人侮人不倦。”鄧小平同志指出:“青年應當努力學習,要用頑強的精神去學習”。“不學習忙于事務,思想就會庸俗化,如果說變質,那么思想的庸俗化就是一個危險的起點,一些年輕領導干部走上犯罪的道路,身敗名裂,就是從平時不注意學習和放松自己思想改造開始的”。江澤民同志在提出領導干部要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時,也是把學習作為第一位來調強的,他指出:“學習、學習、再學習”。“終身學習是當今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胡錦濤同志指出:“青年要勤于學習,勇于創造,甘于奉獻”。學習是個前提,不學習政治上就不可能成熟,就不能自覺地改造自己的世界觀。習近平同志指出:“青年人正處于學習的黃金時期,應該把學習作為首要任務,作為一種責任、一種精神追求、一種生活方式,樹立夢想從學習開始、事業靠本領成就的觀念,讓勤奮學習成為青春遠航的動力,讓增長本領成為青春搏擊的能量。”
馬克思說:“與其用華麗的外衣裝飾自已,不如用知識武裝自已”。 恩格斯說:“一個民族要想站在科學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沒有理論思維”。 列寧說:“要向大目標走去,就得從小目標開始”。 朱德說:“我們的社會是天天進步的,我們也應該天天進步的,這就需要學習,不學習就會落后,就不能跟社會一道前進“。 高爾基說:“如果不想在世界上虛度一生,那就要學習一輩子”。杜蒲說:“讀書破萬卷,下必如有神”。 華羅庚說:“學習好比爬梯子,要一步步往上爬,企圖一下登四五步,就必然會摔跤”。 雷鋒說:“要學習的時間是有的,問題是我們善不善于擠,愿不愿意鉆”。不學習干部思想就會缺乏靈氣,說話就會缺乏底氣,工作就會缺乏朝氣,精神就會缺乏銳氣。
學習是經驗的積累,是苦根上長出來的甜果。知識卻是一種快樂,是最可珍貴的無價之寶,如人體血夜一樣的寶貴。尤其是當今世界,知識處于一個不斷淘汰,更新和爆炸的時代,一天不學習就不能跟上時代前進的步伐。
二、奉獻
我們每個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夢想。我的夢想,是當一名合格的人民公仆。我記得從上小學開始就熱愛革命領袖人物,崇拜革命英雄人物,敬佩當代人民公仆。經常愛讀革命歷史人物傳記等方面的書籍,受紅色書籍、革命傳統教育和時代先鋒人物的影響,使我更加熱愛我們偉大的黨,偉大的組國,偉大的人民。時刻牢記毛澤東同志在1939年12月21日《紀念白求恩》這篇文章中曾經說過的一句話:“一個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這點精神,就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
什么是一個人的能力呢?我認為:“能夠正確理解別人的意圖,特別是領導的意圖,能夠把一本書讀成一張紙,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把所要表達的意思說清楚是一種能力;能想常人所想不到的事,能做常人想做而又不敢做的事,有膽、有識、有氣魄便是一種能力;能夠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并形成一套完整的思想體系更是一種能力。一個人的能力大小最終體現在三個“字”上:一是“說”,二是“寫”,三是“干”??诓藕臀牟攀俏覀兏墒聵I的基礎,干出成績來才是一個人能力和價值最大化的充分體現。”
人生三分之一時間是在床上渡過的,我除了正常休息外,大部分時間,包括星期天、節假日都是在辦公室和書房中度過的。在平時工作中要付出比別人多幾倍的努力,經常早出晚歸,夜以繼日甚至經常帶病堅守在工作崗位上。每到星期天加班時,為了節省時間,一天只吃一頓飯。在生活上,我追求的是精神快樂,而不是物質享受,工作幾十年來,上下班一直騎著一輛破自行車來回跑,從不在乎別人說什么。
2019年7月10日,我去海原縣扶貧點鹽池村調研時,在與村民們交談中,耳聞目睹了習近平“精準扶貧”的戰略思想給貧困山區人民帶來了實惠,也聽到了他們對共產黨感激之情的只言片語。此時此刻,我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熱淚。更加堅定了我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的信心和決心;更加堅定了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繼續前進的信念和意志;更加激發了我為“共圓偉大中國夢,建設美麗新寧夏。”做出更大貢獻的激情和熱情。
我所取得的一切成績都應該歸功于各級黨組織的精心培育,黨的各級領導干部大力支持和同志們的熱情幫助??梢钥隙ǖ卣f:首先,“沒有黨團組織的培養和同志們的幫助,就不會有我今天成長進步的結果”。其次,才是個人的努力在起作用。我感激黨團組織,黨團領導和同志們的鼎力相助。”俗話說:“獨木不成林”,“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一個人的能量再大也是有限的,我的生命是屬于黨組織、黨的領導和人民群眾的,生命對于每個人來說只有一次,我要在有限的生命里,做出無愧于黨和國家的事,無愧于人民的事,無愧于農牧業的事,以自己的言行,回報社會,回報組織,做“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忠實踐行者和“中國夢”的同心共筑者?,F在對于我來說,不能在成績面前昏昏然,飄飄然。更不能固步自封,剛愎自用。而要更加虛心向先鋒模范人物學習,取長補短,相互促進,勇于實踐,開拓創新,共同發展。始終把學習和奉獻作為我們農業農村干部的第一要務。
“我們黨是在同人民群眾酌密切聯系中產生、發展、壯大起來的。沒有人民群眾的支持,黨一天也不能生存。“不在群眾斗爭的偉大實踐中經風雨,見世面,干部難以真正成長和成熟起來”、“不經過斗爭實踐的鍛煉,干部就不能在群眾中建立權威”。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等許多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之所以能從普通的革命一員成長為杰出的革命領袖,一條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從青少年時代就投身群眾斗爭的偉大實踐,能夠始終保持與人民群眾最密切的聯系,善于從人民群眾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我們要以黨員領導干部的楷模沈浩、羅陽、廖俊波、王繼才、李保國、黃大年、黃文秀同志為榜樣。關心群眾的生活,體察群眾的疾苦,傾聽群眾的呼聲;要想群眾所想,急群眾所急,辦群所需,時刻把人民群眾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遇事同群眾商量,甘當群眾的小學生,始終把群眾的呼聲當作第一信號,把群眾的需要當作第一選擇,把群眾的滿意當作第一標準,把人民當作自己的父母。始終把人民群眾擁護不擁護、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滿意不滿意作為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這獎那獎不如老百姓的夸獎”。始終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始終把“做官先做人,萬事民為先”作為自己的行動準則,永葆人民公仆的政治本色,把獻身黨和人民的事業作為人生的最高追求。只有把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貢獻給黨和人民的事業,在為黨和人民建功立業中實現自身的追求,人的生命才是最有價值的。俗話說:“不吃苦中苦,難為人上人”;“當官一陣子,做人一輩子。”;“當官不為民作主,不如回家種蘿卜。”
我們要對革命事業常葆進取之心,對黨組織常懷感激之情,對人民群眾常存敬畏之念。必須時刻牢記“兩個務必”,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始終保持艱苦奮斗的政治本色和與時俱進的精神狀態,自覺地為民分憂,堅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真正把永遠做人民公仆作為人生的最高境界。這才是真正體現一個黨員領導干部價值觀的關鍵所在。
我們要用實際行動來大力弘揚黨的三大優良作風。為了捍衛真理,大講正氣,主持公道,與黨內存在的官僚主義作風和腐敗分子進行堅持不懈的思想斗爭;為了永遠保持黨的純潔性、權威性、先進性和執政地位,我們要敢于冒險、敢于犧牲、敢作敢為;為了黨和人民的利益,我們要時刻挺身而出、不惜犧牲個人一切甚至生命的代價。無論做任何事情都要把做人放在第一位;人民群眾敬佩的是為官者的官品和能力,而不是為官者的官位和權力,敬佩的是執政者為人民服務的本領和執政能力,而不是執政者的官氣和霸氣。俗話說:“當官不能像官,做人要有人樣。”
我們必須克服“官本位”思想,要明確認識自己身上所肩負的權力和責任是黨和人民賦予的,不是自己的能力有多強、本事有多大、身值有多高,而是歷史、機遇和人民把我們推上去了。我們都是歷史的過路人,都沒有什么了不起的。要明確認識權力和責任是雙刃劍,必須牢固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金錢觀和價值觀;必須牢固樹立權力大不等于能力強,地位高不等于貢獻大的思想觀念。要時刻懂得在黨和人民利益面前,人品、官品、道德、良知、正義、民心、民情的榮譽高于一切,這才是我們黨的執政理念、執政能力的無價之寶和精神財富。
俗話說:“雁過留聲,人過留名。”我不能給后人帶來什么物質財富,但卻能帶來精神財富,而這種精神財富卻是無價之寶。必將百年流傳,千古留名,萬世流芳,永載史冊,光耀中華,名垂青史; 必將產生深遠的歷史意義和廣泛的社會影響,激勵后人,奮發向上。
一個人光溜溜的來到這個世界,最后又光溜溜的離開這個世界而去。徹底想起來,名利都是身外之物,只有盡一個人的人力,為社會多做貢獻,才是人生最愉快的事情。
人總是要有一種激情的,激情是我們干事業的精神支柱。不向困難低頭的人,事業一定能夠成功。人總是要有一點精神的,精神的力量是巨大的,這種力量就是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的發揮。一個人沒有精神就直不起腰來,一個民族沒有精神就站不起來,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得以生存的精神支柱。人的一生中青春年華是最美好、最活躍、最具有創造力的歲月,為了我們黨的事業欣欣向榮,永葆青春活力,讓我們永遠保持青春年華時期的那么一股勁和革命戰爭年代的那么一種拼命精神,貢獻自己的全部激情和創造力吧!
我們再也不可能回到過去革命戰爭年代,但就個人來說,我作為一名黨員領導干部、一名農業農村工作者,應該結合自身實際,立足本職工作,踏實敬業,學一行、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權力觀、地位觀,正確對待職務、正確對待同志、正確對待地位和榮譽,正確對待成功與挫折,踏踏實實將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好,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始終保持共產黨員的先進模范作用。“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激發正能量,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
三、價值
什么是人生的價值呢?有人認為:人生的價值在于生命的長短。實際上,人生的價值不在于活得多久,而在于如何活。正如我國著名詩人藏克家所說:“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這也是人與人之間的最大區別。
有人認為:人生的價值在于職位的高低。實際上,人生的價值不在于能否做官,做了多大的官,而在于如何奉獻。做官就要學會做人,做人就要做積德行善,大公無私的人。永遠視名利淡如水,看事業重如山,做一個對黨對國家對人民對社會有用之人。
雷鋒、張海迪、李素麗、楊利偉、方永剛立足本職工作,發揚艱苦奮斗精神,長期愛崗敬業,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了不平凡的業績,實現了自己崇高的人生價值。焦裕祿、孔繁森、鄭培民、牛玉儒、任長霞、楊善洲作為領導干部,心系人民群眾,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真心誠意為人民謀利益,以自己執政為民、用權為公的模范行為和崇高品德,贏得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愛戴,也進一步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
有人認為:人生的價值在于金錢的多少。實際上,人生的價值不在于能賺多少錢,而在于如何看待和使用這些錢。著名化學家諾貝爾因對炸藥的研制成功而成為世界巨富,但他一生珍惜的不是金錢而是對科學的貢獻。
其實,人生的價值就在于奉獻。奉獻是一種責任,奉獻是一種境界,奉獻是一種能力。奉獻是我們的堅定信念,是我們的執著追求。是人生價值的最高境界。
人的一生面對著兩大問題:一是如何做事,二是如何做人。而且人生成敗三分決定于做事,七分決定于做人。作為一名黨員領導干部也不例外,不僅要清清白白地做官,踏踏實實地做事,更重要的還是要堂堂正正地做人。
我認為:“一個人的價值不是你做了多大的官,而是你做了多大的事。”正如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所倡導的“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官是一張紙,人死帶不走,當官的真正價值就在于你在這張紙上寫什么,留什么的問題。人活著就要創造奇跡,人死了就要留下足跡。
我們每個人的價值觀都不同,有的人追求進步的目的是想貪圖享樂,升官發財;有的人追求進步是想為人民服務,為社會奉獻。而我追求進步的目的是用為黨和人民多做一些有益的事情來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在做官與做事發生矛盾時,我選擇了先放棄做官再來做事;在名與利的問題發生矛盾時,我選擇無論干什么工作,只要能發揮個人才干,體現人生價值,足矣;在事業和其他問題發生矛盾時,我愿犧牲一切成就事業。當身處順境時,我從不忘乎所以;當身處逆境時,我從不向困難低頭。用頑強的毅力和持之以恒的態度,不斷的開拓創新,追求新的發展和進步?! ?br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font-weight: inherit; font-style: inherit;" /> 當有人問我人生的價值是什么時,我說:“人生的價值不在于你活的有多久,官做的有多大,錢財有多少,而在于你如何活?如何奉獻?如何看待和使用錢?一個人只有把自己與社會和他人聯系起來,積極為社會和他人做貢獻,才能在追求自我滿足的同時,滿足社會的需要,把自身價值與社會價值統一起來,才能實現其真正的人生價值。”
當有人問我為何能一直努力地工作并做出如此優異的成績時?我堅定地回答:“我是黨培養出來的農業農村干部,是在共青團培育和哺育下成長起來的團干部,是從全國貧困之冠的寧夏‘西海固’涇源縣走出來的回族干部,只有刻苦學習、勤奮工作、不斷進取、無私奉獻,才無愧于黨的培養,無愧于共青團和‘西海固’人民的期望,才能完成我們所肩負的歷史使命。
我無疑也是個成功者,做出了顯著的成績,但在成績面前總是感到不滿足,只是覺得自己做了一些應該做的事情,離新時期黨對年輕干部的要求和自己的奮斗目標還相差很遠,我決心繼續保持艱苦奮斗和與時俱進的精神狀態,以勤勤懇懇、踏踏實實、默默無聞、埋頭苦干和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譜寫人生更加輝煌燦爛的篇章。
實踐證明:“人生的價值不在于你地位的高低、權力和崗位的大小,而在于你能力的大小,在于你對黨、對國家、對人民、對社會貢獻和奉獻的大小”。“一個人來到社會,不在于你學到了什么,而在于你為這個社會奉獻了什么”。
成功對于每一個人來說,都是所乞求的事,靠什么呢? 靠的就是勤奮、氣質、才華、膽略、毅力、機遇和交往。敢于冒險和犧牲才會成功。成功就是瀛得人心,凝聚人心。一個人的價值應當看他貢獻什么,而不是看他取得什么。
幸運從來都是喜歡照顧那些不畏艱險、勇于進取的人,頑強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山再高也在人腳下,浪再大也在船底下,世上無難事,只要肯努力,理想的境地就一定能夠達到。
人生在世,草木一秋,時間短暫,精力有限。其實,我們每人想做的事情都很多,但不可能把所有的事情都做成功,在一生當中,只要做成一件事情,并且把它做大、做強、做美、做好。世事的起伏是波浪式的,如果我們趁著高潮永往直前,就一定能夠功成名就。
作者單位:寧夏農業農村廳法規處調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