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創則立新 愛拼會成真
“敢為人先”,“首開先河”,也是福
回眸崢嶸歲月,盤點經典人生;追溯一路軌跡,重找時代烙印之際,使我感到最成功而且值得自豪和驕傲的是:敢“創”則立新 ,愛拼會成真,靠真誠和擔當干了這大半輩子,即將迎來77周歲的筆者,已經干成了汝州乃至梨園所在地首個前所未有的“首開先河”者。
1963年3月5日,在毛澤東主席親筆題詞發出號召“向雷鋒同志學習”那天,由我發起并且自費買了一本精裝塑料皮日記本,與張秉法、王丙申俺仨農村街坊小青年合影留念,成立了“學雷鋒小組”并積極開展活動;
1963年3月5日,在毛澤東主席親筆題詞發出號召“向雷鋒同志學習”那天,由我發起并且自費買了一本精裝塑料皮日記本,與張秉法、王丙申俺仨農村街坊小青年合影留念,成立了“學雷鋒小組”并積極開展活動;

1964年春季,我主動積極響應上級號召,毛遂自薦靠“干打壘”,一手創辦了“臨二大隊耕讀學校”,即現在的“臨汝鎮回民小學”。

1970年4月25日,我被原洛陽地區梨園煤礦煉焦廠招為煉焦工人,既是四連(民兵編制)工人,又是營文書,親手創辦了八開彩印廠報《工業學大慶》和舌簧喇叭有線廣播站及廠“毛澤東思想宣傳隊”,。于此同時,還參加了礦“毛澤東思想宣傳隊”既是演員又兼“財務”和“善后外交”;1974年4月,梨園煤礦宣傳隊外出慰問演出結束后,我被調到梨園煤礦職工子弟學校任教,創辦了“校園之聲”廣播站和“星星火炬”鼓號隊及由《河南日報》社印制封面的校辦刊物《野草》; 1984年年底,我被調任梨園豫劇團團長。只因,在洛陽演出時寫了一篇《山鄉雛鳳鳴洛城》小通訊被《洛陽日報》采用,而改行干新聞; 1988年,負責創辦了由河南省新聞出版局報刊處(處長張沛琴)批文,時任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長劉源題寫報頭字的梨園礦有史以來的第一份梨園礦務局黨委機關報《梨園報》,刊期由月刊到半月刊再到旬刊(現存全套《合訂本》);

1994年之后,由于企業經濟滑坡效益衰退,我也開始到處奔波自謀職業。先是被汝州市臨汝鎮黨委政府聘為宣傳干事跑新聞,參與創辦《愛心》;1998年9月自費創辦《民情》;2001年秋季到2002年7月,應聘汝陽縣委新聞中心參與創辦《洛陽日報·汝陽


版》;2002年9月,被汝州市人口計生委聘請為宣傳干事,負責內外宣傳,一手創辦了采、寫、編、印、發“一條龍”的《汝州計生》。期間,連續被汝州市委宣傳部聘為“汝州市新聞閱評員”和“汝州市新聞監督員”,在第七屆、第十三屆“中國記者節”表彰大會上被授予“優秀新聞工作者”稱號; 在擔任《梨園報》總編輯期間,年年以平頂山市“新聞兩會”理事和河南省“新聞兩會”理事身份,參加省、市兩級的好新聞評選,還以全國煤炭“新聞兩會”理事的身份,出席全國煤炭系統(焦作)“新聞研討會”和在鶴壁舉辦的“企業報經營管理經驗交流會”;1997年10月,應《人民日報》、《時代潮》雜志信函特邀,專程赴北京玉泉飯店出席了全國共有146人參會的“提高引導藝術,搞好十五大宣傳新聞研討會”,受到社長邵華澤,總編輯范敬宜的接見、合影、并簽字留念。我帶到會上的參評稿人物通訊《潮大浪花高》榮獲二等獎。

與邵華澤合影

與范敬宜合影

《潮大浪花高》 獲獎證書


人物通訊《崆峒有淚朝天歌》榮獲1996年全國晚報二等獎;

消息《職工宿舍放“凱歌”》獲1991年河南省企業報好新聞二等獎;現場短新聞《經理買酒》獲平頂山市好新聞一等獎......。截至目前,我已經在《人民日報》、《工人日報》、《中國煤炭報》、《河南日報》、《河南日報農村版》、《平頂山日報》、《平頂山晚報》、《汝州晚報》、《今日汝州》,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河南人民廣播電臺、平頂山人民廣播電臺、汝州人民廣播電臺等多家主流新聞媒體發稿3500余篇(幅),獲得獎項80個。
退休后,我退職不退志,繼續敢‘’創”敢“立‘’。新聞方面:被《河南日報》發《證》編入“本報通訊員”系列,汝州唯一;被《河南日報農村版》頒發‘’《河南日報農村版》汝州臨汝鎮報友俱樂部主任‘’《證書》,李東輝主任等專程到家為我贈掛“《河南日報農村版》汝州市臨汝鎮報友俱樂部”牌匾,汝州唯一。文化藝術方面:成立了由市文化藝術聯合會行文批準的以書畫、新聞、戲劇、文學為一體的“臨汝鎮文化藝術界聯誼會”,并且任命我為會長,全市唯一;書法方面:2001年,時任河南省書協主席張海,親筆為我們的“汝州市伏牛山群眾書畫院”題寫牌匾,全市唯一;戲劇方面:由我牽頭,建立了“梨園戲友”微信群,省豫劇二團團長、國家一級導演丁建英,平頂山市曲劇團團長王金漢,洛陽九都曲劇團團長王翠玲,義煤豫劇團業務團長董占營,汝州曲劇團團長、市戲劇家協會主席張衛民,業務團長李芳東等33位戲劇名家群英會百花怒放,全市唯一。7月29日,李樹建和夫人張建萍特邀我這個老戲友餐敘,提前為我祝賀七十五歲生日,全市唯一;2018年,臨汝鎮黨委批準并且發文任命我為“臨東村鄉賢參事會會長”,先后辦成《臨東村大街小巷位置分布圖》的繪圖和文字《申請》及《臨東村村史資料》的收集整理兩件大事,全臨汝鎮別無僅有;2022年2月,我又毛遂自薦主動請纓,建起了由鎮黨委書記、鎮長,副書記、副鎮長及全鎮各村支部書記、村主任參加的“臨汝鎮新聞客棧”,壯大了全鎮新聞傳遞隊伍,加大了全鎮新聞宣傳道力度,這在全市也是獨一無二。
我的人生格言是:“人生幾何?若能留下點兒什么再走,該多美呀!”
敢于“創新”一輩子,回頭看看“有意思”。是對我前半生走過道路的回顧。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不斷創新,能激勵后人;不忘初心,能砥礪前進‘’。
新聞老兵 閆永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