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子英
【人物簡介】

中醫世家傳承人 成名
成名,湖北省陽新縣人,中醫世家傳承人,從事中醫臨證三十余年,擅長純中醫藥調理心腦血管病、肺病、肝病、胃病、婦科病、不孕不育,腎病,皮膚病、風濕、頸腰椎病等。健康宣傳大使、科普專家、江西成名中醫藥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中國專匯網專家百科入駐專家、中國影響力人物數據庫專家、大國醫藥智庫專家。獲得2020年度風云榜最具影響力人物、岐黃薪火傳承人、世界百名優秀中醫傳承人、國醫文化傳承人、醫學科研成果獎、中俄傳統醫學交流項目高水平專業成就獎等榮譽。兼職中國生命關懷協會健康中國發展工作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學術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特色療法與適宜技術推廣聯盟理事、中醫祖庭醫圣仲景智庫專家委員、大國醫商學院客座教授、全國部長將軍養生課題組成員、中國公益人物組織特邀顧問等。成就錄入《國醫年鑒》,巜中華中醫疑難病名醫榜》《杏林春暖之特色中醫》《中華百年人物名典》《世界優秀醫學專家》等三十多種國家級國際級大辭典。同時分別兼任國家級文獻《德載杏林之上醫歸來》《杏林春暖之特色中醫》《走向世界的中華名家》《中華醫藥衛生雜志·名醫風采??犯敝骶?、特邀編委、編委、名譽編委會主任等職務。

中醫世家傳承人 成名
湖北黃石市陽新縣龍港鎮有一個遠近聞名的鄉村中醫診所“易杏堂”,這里的堂主成名先生盛名遠揚。
2021年7月,鄭州遭遇千年未遇的水災,聞聽此訊,成名先生第一時間聯系《國醫國藥》雜志,把其研制的灸熱貼捐獻給河南災區居民。而后成名先生又陸續向武漢、北京困難群眾、遭受水災的湖北宜城市等共計捐助了價值近二十萬的醫藥物資。
一名普通卻不平凡的中醫世家傳承人,是什么力量支持他,常年不綴地向有需要的地方捐助物資和物品,帶著好奇和感動,我們采訪了成名先生。
一、少年立下鴻鵠之志、不屈之心!
成家家族的歷史可以上溯至周代,成名先生的祖先是周文王第七子。其后人后周時期的成范公到湖北興國任知州,由于成范公為官清廉,愛民如子,深受百姓愛戴,被當地百姓挽留,遂而在此地發族。此后成氏家族名家輩出,明朝出了首輔成基命,醫學家成無己;當代成思危,成鈞,成汝器等名人,也聞名遐邇。成家還是紅軍烈屬,成名爺爺的叔叔是當時彭德懷領導部隊在龍港革命時期的紅軍文書,早年犧牲了,不然成家又會出一位開國將軍。
成名先生就誕生在這紅色的革命小鎮和源遠流長的家族中。
1971年冬夜,成名出生在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自小家境貧苦的成名,年少時便知為父母分擔生活的重擔。淳樸善良的家庭有著大愛無私的胸懷,爺爺和父親都是當地的草醫,熟悉地道藥材的藥性和使用,誰家老少身體不適,家里長輩就會上山采來草藥,晾曬加工后給鄉親治病,卻從未收取一絲一毫的費用。耳濡目染之下,醫者仁心、懸壺濟世的優良傳統就深深扎根在成名的心中。
缺醫少藥的農村,突如而來的疾病還是會奪去親人的生命。成名奶奶和表弟皆因病無法救治而撒手人寰,讓年少的成名有了生死離別的錐心之痛。他下定決心,一定要成為一名濟世救人的中醫,絕不讓親人的悲劇發生在百姓的身上。
為實現自己的中醫夢,30多年來成名一直在不懈地努力學習,拜師學藝,總結經驗。一路走來,他的執著和勤奮感動了許多國醫大師和專家學者,他們收他為徒,細心傳授。在面臨困難和坎坷時,又有許多領導和長輩,伸出援助之手,為其指點迷津、鼓勵他繼續前進。成名先生說“如果說我現在取得的一些成績和榮譽,與一路指導我、幫助我的良師益友密不可分。中醫能傳承下來,正是因為這種無私而偉大的精神,才能綿延千載而不絕。所以我現在也開門授徒,接過恩師的接力棒,把我們的中醫藥精華和文化傳承下去,薪火相繼、惠及后人。”

中醫世家傳承人 成名
二、懸壺濟世不為名利、體恤貧弱舍己為人
成名先生的“易杏堂”,每天擠滿了十里八鄉前來看病的百姓,好多是外地過來求助中醫的人。從早晨六點起,成名先生就為前來就診的病人調理疾病,忙起來的他,常常顧不上吃飯、忘記了喝水。
“老百姓最怕生病,看病難、看病貴,還是目前醫患關系的主要矛盾。我這里經常有被大醫院拒絕的病人,有些是疑難雜癥、有些是重癥絕癥,不論哪種病人,我能做的是三件事:第一是尋根溯源、準確判斷疾病發生的根源;第二從心里上寬慰、鼓勵病人、調動他戰勝疾病的信心和決心;第三內治外調相結合,力求簡便驗廉,讓百姓看得起病,不給病人增加過重的經濟負擔。”
三十余年來,成名先生從不收病人一分錢診費,他堅持用純中醫藥為病人服務,一副調理中藥二三十元,調理癌癥的也不超過八十元一副。對于貧困的病人經常減免費用,特別困難的孤寡老人連費用也不收。新華社記者、央視記者來采訪成名先生,面對此情此景,感覺不可思議。一位扎根基層的中醫世家傳承人,用一己之力守護著一方百姓的安康,如非親眼所見,真是很難讓人相信。
“以前農村太窮了,都是賒賬來看病,有的欠賬到現在都沒有還清,我也不要了。”成名先生微笑著說。盡管現在他已經不再為生活發愁,但他還堅持做公益,資助貧困家庭和貧困學生。
“我如果搞商業模式運作,不是億萬富翁也至少是千萬富翁。但是我的初心告訴我,寧可倒貼錢,也要讓老百姓看得起病。社會給予我的榮譽不是我賺錢的工具,而是救治更多百姓、挽救生命的一張名片。”成名先生平靜地說。
三十多年來,成名收到錦旗無數,簡樸的診室里掛滿了許多領導與書法家題詞的墨寶,更有許多知名人士慕名從全國來到陽新縣尋醫問藥。面對榮譽和名利,成名先生云淡風輕,他語重心長地叮囑弟子:“不論高官名仕、還是普通百姓,都是我們的患者,一名中醫人必須一視同仁、心懷大愛。金錢不是衡量一個人價值的標尺,為群眾服務、為社會奉獻,成為一個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國家的人,這才是最有價值的人生。”

中醫世家傳承人 成名
三、心病還需心藥醫,好中醫懂得理病先理心
醫者仁心,這一個“仁”字不但體現在調理疾病上,更加體現在醫患融洽、將心比心上。“中醫人需有一顆懸壺濟世之心,有大俠之風范,治病的最高境界為心中了然,天人合一,許多疾病甚至可以不藥而愈。大多數疾病乃情志因素致病者多,理病先理心,心安則病去大半也。”成名先生如是說。
成名深知,學習中醫要善于研習醫術,同時也要修道參悟。光有醫術,無法進入上乘境界。術與道要同修,醫以易為神,術因德而高。一位好的中醫師要博古通今,更需具備多重人生境界。中醫學無止境,一輩子都要研修,修到天地人合一,人與自然渾為一體,把自己的身心融入宇宙,這樣才能豁達通透、生生不息……

中醫世家傳承人 《成名 和 友人合影》
成名先生調理疾病的手段新穎而獨特。他在熟讀經典的基礎上總結出全新系統的調理方法,即融合了磁場信息、心理疏導、心里暗示、意念療法、經絡導引等綜合手段,從而激活人體自我修復能力,達到康復目的。他研究的中醫藥治療方藥申請了五項中醫藥專利,申請了八項知識版權,五項中醫藥知識版權,三個商標版權。他撰寫了50多篇臨床經驗文章在中國中醫藥報、民族醫藥報、科學導報、中華特色醫療研究等雜志上發表;他研制的《不孕不育,腦梗偏癱及疑難雜癥》獲得國家衛生健康委醫藥衛生基金管理辦公室“醫學科研成果”一等獎……
“心念有多大,你的宇宙就有多大。我們的身體擁有非常強大的自我修復能力、自我療愈能力、自我適應能力、自我覺醒能力、自我救贖能力。心靈是靈魂的殿堂,在那里,你可以把天堂變成地獄,也可以把地獄變成天堂。所以萬法不離其宗,治病調理也是如此,心乃君主之官,解決心理問題,疏通情緒的郁結,再配以必要的藥物和外治法,很多疾病就會逐漸康復。”
癌癥是現今危害人類健康的重大疾病,但是在成名先生看來,運用中醫的思維結合現代科學技術,研究出攻克癌癥的治療方法并不是天方夜譚,而是即將實現的事實。“扶正固本,正本清源,增強免疫力,喚醒人體自我修復能力,達到祛病強身的目的,這是我們中醫的思維,必須堅守。在現代社會里,中醫藥還應與現代科技深度融合,這樣才能發展出全新的醫學之路。排斥現代醫學、墨守成規、不汲取現代科技的養分,中醫藥的傳承發展之路就會大打折扣。如果我們不能用現代語言詮釋中醫,不能用現代手段展示中醫,不能用現代方法應用中醫,我們怎么能讓中醫普惠為民,又怎么能讓中醫藥走向世界?”成名先生說道。

四、預防疾病、保養身體,中醫是健康中國的主力軍
“現在病人越來越多,已經嚴重威脅到人類健康了,再不重視,將危機四伏?,F實太多殘酷的現象讓我扼腕嘆息,有時對病人無能為力,無法治療。一代生病,二代將畸形,三代將絕種。這不是危言聳聽,這是未來每個人可能面對的殘酷事實,再不把健康擺在頭等大事,再不重視未病先防,龐大的醫療開支將成為整個社會不可承受之重。”成名先生嚴肅地說。“健康中國需要全民行動起來,從預防保健開始,從中醫尋找養生之道。‘治未病’健康工程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偉業,它可以減輕醫療負擔,保護人民身心健康。國家和社會應該從制度建設和輿論宣傳方面給民眾樹立未病先防、健康靠自己的理念和途徑。”
成名先生還建議:要加快中醫藥養生、醫療康復服務以及健康文化、健康養老、健康旅游等服務發展。加強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完善中醫藥人才培養、使用和激勵機制,構建中醫藥傳承創新體系,力爭在中醫藥理論、方法學、標準規范體系等方面有所突破。

“中醫教育自成體系,不可以用現代醫學改造中醫,中醫的傳承和發展要走自己獨特的道路。中醫人也要與時俱進,包容、學習、吸收現代先進文化與技術。”成名先生語重心長地說道:“保護中醫藥已迫在眉睫,中醫藥本身來自基層,許多珍貴的中醫藥人才和技法還在民間,亟待保護和傳承。作為中醫藥管理機構要充分看到中醫藥發展的特殊性以及民間中醫人才的生存困境,應設立更符合實際情況、更有利于中醫藥發展的醫師資格考評體系,讓確有真才實學的合格民間中醫具備行醫資格,發揮他們的專長,為基層百姓健康服務。除此之外,我認為傳承發展中醫藥更重要的是科普中醫藥知識,讓更多的人知道中醫,學習中醫,運用中醫,傳承中醫,創新中醫?,F在隨著國家大力倡導中醫藥發展,很多人也愿意學習中醫,學會一門技術,既能生存,又能幫助他人健康,利國利民還利己。更重要的是,中醫文化倡導的是和諧文化,這對于改善生態環境、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都是大有裨益的。”

“中醫藥文化的普及與宣傳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文件里,應該聚勢賦能,增強其承載能力。中醫藥的普及要從娃娃抓起,讓孩子在無形中接受中醫文化啟蒙教育。用動漫、手游等孩子們喜聞樂見的方式將中醫藥的哲學概念深入孩子心底,隨著時間的流逝,必然開花結果;中醫藥是一種文化,它存在在故事里、傳說里、文藝作品里,媒體應該落實國家推廣中醫藥文化的各項要求,將中醫藥文化以靈活多樣、膾炙人口的形式廣泛傳播出去;中醫藥還是一種生活方式,最好的藥房是廚房,要讓廉驗的中醫藥產品,進入廚房、擺上餐桌,讓中醫的養生、治病、治未病等理念深入國民之心,讓預防重于治療的醫療導向落地生根。”
隨著人民群眾對中醫養生保健需求的增長,中醫藥產業將跨入快速發展的階段,不僅可以增加就業,還可以拉動內需。成名先生在其《國醫港綜合規劃》中提出:在生態文明建設上,中醫藥“天地一體、天人合一、天地人和、和而不同”的思想,與生態文明的理念一致,中藥材種植還可以與實施生態修復工程、增強生態產品能力、治理水土流失等相結合,在生態建設上直接發揮作用。努力打造以中醫藥為主題的,集科研,教育,醫療,康復,保健,預防,人文,生態,旅游,文化,養生,養老等綜合的大健康產業園區。
成名先生的長子成家泰,從小就跟隨父親成名學習中醫,耳濡目染加上父親的悉心指點,可謂得到了家傳精髓。成名先生經常叮囑兒子:中醫乃濟世救人,不可貪圖名利。醫是我們的道,道不可離德。專心習道修德,才能走的遠、站的高。醫者不僅要治已病之軀,還要為人們傳播保持健康身體的知識,讓人們都有保持健康的理念并付諸行動。這條路很長,光靠我們是不夠的,需要很多醫者,甚至很多代人的心血去完成,你要從年輕就立下遠大的志向、搭建寬廣的平臺,為健康中國的實現而努力奮斗。

成家泰,中醫世家第四代傳承人
成家泰,中醫世家第四代傳承人??破諏<?,高級特色傳統法師,健康管理師,陽新易杏堂中醫研究所所長。上海沈氏女科(明朝御醫)第十九代傳人沈紹功教授傳承弟子,國醫大師唐祖宣傳承弟子,中國民族醫藥學會科普分會理事,中國中醫藥研究促進會唐祖宣醫學工作委員會理事,國學文化傳承工作委員會會委員。參加過多次國醫大師經典學習班,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名老中醫學術思想流派傳承學習班,國醫名師沈紹功(明代御醫第十九代傳人)臨床經驗高級師承班,國家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工程中醫師研修班,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藥科技合作中心中醫特色培訓班學習。獲得優秀中醫藥文化傳承人,懸壺濟世最美中醫人,德技雙馨中醫人風尚獎,2020科普之星,2020新時代行業先鋒人物。2020年度最美名中醫等榮譽。

中醫世家傳承人 成名
成名,這位大山深處的中醫世家傳承人,無私大愛的天使,洞徹表里的智者。許多企業邀請他去大城市坐診,藥企老總也親自上門尋求合作,都被他委婉拒絕,他深情地說:“這里的鄉親離不開我,我也離不開鄉親,外出開會幾日,我也會馬不停蹄地趕回來,我放心不下這里的病人。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我成立了中醫藥研究所和科技公司,目的就是把多年研發的中醫藥產品生產出來,普惠為民。古人說:五十知天命,我深知自己的一生就是為中醫藥而來,我的使命也是讓中醫藥傳承發展、守正創新,這是兒時的志向,也是我一生不變的夢想。我要在基層繼續工作下去,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回報生我養我的家鄉、守護一方百姓安康!讓中醫藥發揚光大、造福社會。”